青年才俊浦东显身手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9-10-21 | 3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创建“副品牌、品牌核心价值统帅论”等著名品牌理论,先后成功的为海信、乐百氏、格兰仕等大品牌提供了营销广告策划与品牌战略咨询服务,他是一个发展本土品牌战略的策划人。他的新著《本土品牌战略》被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乐百氏原营销总经理杨杰强等实战派营销大师誉为“一本将大大降低中国企业的营销成本的书,一本帮助中国企业真正学会品牌战略管理的全书”,出版不到一个半月,首印8000册就一售而空。

创建“副品牌、品牌核心价值统帅论”等著名品牌理论,先后成功的为海信、乐百氏、格兰仕等大品牌提供了营销广告策划与品牌战略咨询服务,他是一个发展本土品牌战略的策划人。他的新著《本土品牌战略》被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乐百氏原营销总经理杨杰强等实战派营销大师誉为“一本将大大降低中国企业的营销成本的书,一本帮助中国企业真正学会品牌战略管理的全书”,出版不到一个半月,首印8000册就一售而空。

翁向东公司的简介上赫然印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出售智慧。”在他曾经参与营销、广告策划与市场调查的一部分客户名单上,智慧正闪闪发光:格兰仕、古越龙山、乐百氏、海信、海尔、六神、金娃……

1992年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时,翁向东是全国首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之一。为了能接触到最鲜活的营销、品牌策划知识,也急于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他奔向了营销、广告、品牌运作方面当时全国最领先的广东,加入了广东乐百氏集团。

在乐百氏四个月后,翁向东便开始独立主持公司新品牌、新产品的整案策划,实践中翁向东增加了对市场营销的了解,并且疯狂地爱上了策划这一行业。“策划业是能够把人智力发挥到极致的行业”,为了达到“极致”,1994年,翁向东怀揣一台BP机和职业策划人的梦想,离开广东回到了上海。“上海发展太快了,交通方便、信息迅捷,这是策划人所需要的。这么多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给我们的都是支持,这是在其他地方不一定能享受到的待遇,所以我选择回上海是对了。”

起初,翁向东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从联系业务到策划方案,里里外外都靠自己一个人。这是一段艰苦的创业初期的时光,客户对策划理念不认同,对方案百般挑剔、执行时大打折扣,“搞策划每一天都在遭遇挫折”,血脉中的拼搏精神和对策划的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1997年,27岁的翁向东正式创办了上海杰信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先后成功的为乐百氏、格兰仕、海信、金娃、佳乐等民族品牌提供了营销广告策划与品牌战略咨询服务。

品牌战略理论诞生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当时的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多数新兴的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为创业而奋斗的阶段,很多企业主一说起品牌理论就摇头,因此翁向东坚定了“创建中国的国际品牌”的梦想和目标。一般性的广告、营销策略国内已经很成熟了,翁向东把自己的策划的核心业务定位在长期的品牌战略管理上。

立足于中国多数企业的实力弱小这一最大的事实,翁向东构建了他的本土品牌战略理论,提出了低成本的品牌运作模式,提出 “每一分投入都为品牌做加法”的理念,努力将中国企业的品牌营销纳入科学、系统的轨道,从而杜绝品牌投资中的巨大浪费。

“如果我们的策划不能协助企业低成本开拓市场,我们应该感到内疚”,翁向东经常这样告诫他的团队。他喜欢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于营销翁向东抱定一个观念,只要产品本身非常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深层的潜在需求,营销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95年他为爱立信作调查后建议爱立信生产汉显手机、把空调遥控器上的翻盖引入到DVD中,现在黄酒行业正在大力推广的半斤与三两小瓶装就是他通过调查和细心感悟生活提出来的。

除了策划咨询的实战中硕果累累外,翁向东的品牌思想不断创新,他先后在《国际广告》、《中国广告》、《销售与市场》等业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近三十六万字,创建了“副品牌、品牌核心价值统帅论、品牌加法论、品牌延伸中的核心价值中心论”等著名的品牌理论,其中不少属国际领先和首创。翁向东把这些源自于实战的理论整理成书——《本土品牌战略》,这些创新品牌理论被业界人士广泛引用,指引了不少企业成功地创建品牌,已经被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它们的威力,为推进中国的品牌与营销广告事业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打造中国的国际级品牌一直是翁向东的梦想,“强势品牌不仅能带来商业赢利,更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翁向东的公司墙上、门上贴着这样一些话:“为了给你满意的一颗,我们准备了满满的一桶”,“没有高潮就别干了”,而“1998年中国十大策划金奖”和“2002年中国十大策划专家”的牌子只被他摆到了不太显眼的位置。公司里规定电池不放进废电池回收箱就要开除,“我觉得每天做好工作,注意社会公德,就可以安心地睡觉了。”翁向东一直给人以朴实而充满活力的印象。“在上海这么多年,每天感受上海的魅力,我对上海的爱与日俱增。这里有最好的人文环境,更有全国优秀的人力资源,各方面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平台。”在上海某扇玻璃窗后办公的翁向东却体味着整个上海的气息,不断发展着他的品牌理论,实现他的梦想。